DB33T 560-2016 泥螺养殖技术规范

ID

56A09ADD8C06480EBF421B88428787B9

文件大小(MB)

0.2

页数:

7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6-7-19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150,B51,DB33,浙江省地方标准,DB33/T 560—2016,代替 DB33/T 560.1-2005,泥螺养殖技术规范,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ud snail (Bullacta exarata ) aquaculture,2016 - 03 - 18发布,2016 - 04- 18实施,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33/T 560—2016,I,前 言,本标准依据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编制。 本标准代替DB33/T 560.1-2005《无公害泥螺 第1部分:养成技术规范》,与原标准相比,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,——标准名称修订为“泥螺养殖技术规范”;,——修改苗种放养时间(见 4.4.2,2005版的6.2); ——增加了饵料培养过程中施肥的方法及用量要求(见4.5.2);,——增加了养殖技术模式图(见第6章),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。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。 本标准起草单位: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、象山县金宝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吴洪喜、谢起浪、柴雪良、周志明、曾国权、周朝生、蔡景波、黄振华、陆荣茂、叶显进。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:DB33/T 560.1-2005,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,DB33/T 560—2016,1,泥螺养殖技术规范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泥螺(Bullacta exarata )养殖的环境条件、养殖和收捕等技术。 本标准适用于泥螺养殖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,3 环境条件,选择受风浪影响较小的中、高潮区滩涂,潮流通畅,流速缓慢。泥质或泥沙质,涂质稳定、柔软,腐殖质少,底栖藻类生长良好。养殖用水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,4 养殖,4.1 养殖方式,滩涂养殖和滩涂低坝蓄水养殖,4.2 养殖条件,滩涂养殖面积以0.2公顷~0.4 公顷为宜,堤坝高0.4 m~0.5 m,基宽2.0 m~3.0 m,堤坝内侧开挖环沟,沟宽0.5 m,深0.2 m~0.3 m。滩涂低坝蓄水养殖的,还应用5目~10目的尼龙网在养殖塘的四周围栏,建在河口或有淡水注入附近的低坝蓄养殖塘,应注意防洪,4.3 放苗前的准备,4.3.1 整涂,翻耕、曝晒后,平整,4.3.2 清除敌害,用20目~40目筛网淌袋刮除涂面螺类、蟹类等敌害生物后,再用药物清除。常用药物有:鱼藤精和茶籽饼。鱼藤精用量按每平方米2.0 g,顺风均匀地喷洒在干露的涂面上;茶籽饼用量按20 g/m3,水浸12 h以上后均匀泼洒。其他药物应按NY 5071规定使用,4.4 苗种,DB33/T 560—2016,2,4.4.1 苗种质量,外壳完整,大小均匀,无杂质。壳色呈黄绿色,腹足伸缩自如,匍匐移动迅速,未被淡水浸泡或药物喷洒过,4.4.2 放苗时间,浙南地区1 月~3 月,浙北地区3 月~5 月,避开雨天。滩涂养殖方式宜选择在涨潮前放苗,4.4.3 播苗密度,规格为8000 颗/千克~20000 颗/千克的苗种,以每平方米涂面100 颗~150 颗为宜,4.4.4 播苗方法,将苗种均匀撒播于涂面,4.5 养殖管理,4.5.1 换水晒涂,对滩涂低坝蓄水养殖,根据塘内水位、水质、饵料等情况定期换水,换水时结合晒涂。一般在大潮期的起水日开塘排水晒涂1次,风浪等因素引起塘内浮泥淤积过多时,要增加排水晒涂次数,4.5.2 饵料培养,水体或涂面需保持浅茶色或浅绿色。饵料藻类较少时,选择晴朗天气,降低水位,按氮2 g/m3~4 g/m3、磷0.2 g/m3~0.4 g/m3施肥,施肥后视藻类生长情况追肥1次~2次,用量为首次的1/3,4.5.3 除害,虾蟹类、螺类和鱼类用工捉除;大型藻类人工拔除或用漂白粉、石灰等杀除。药物及其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,4.5.4 日常观察和记录,定期巡塘,观察泥螺生长和活动、堤坝围网安全等情况,做好换水、投入品,以及环境因子等日常记录,5 收捕,5.1 规格,壳高1.2 cm以上,每千克1000 颗以内,5.2 方法,手捉或淌袋收捕,6 标准化模式图,标准化养殖模式图参见附录A,DB33/T 560—2016,3,A,A 附 录 A (资料性附录) 泥螺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,图A.1为泥螺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,泥螺养殖涂,泥螺苗种,泥螺收捕,养成的泥螺,一、养殖场地的准备,1、整涂:翻耕、曝晒后,用木板锄平整涂面。 2、清除敌害:用20目~40目筛网淌袋刮除涂面螺类、蟹类等敌害生物,然后用药物处理。常用的药物有鱼藤精和茶籽饼。鱼藤精用量2.0g/m2,顺风均匀地喷洒在干露的滩面上;茶籽饼用量为20 g/m3,水浸12和时以上,在进水淹没滩面条件下使用,将浸出液带渣均匀泼洒,施药后需冲洗池塘2次~3次。用药需按NY 5071规定,二、苗种,1、苗种质量:外壳完整,大小均匀,无杂质。壳色呈黄绿色,腹足伸缩自如,匍匐移动迅速,未被淡水浸泡或药物喷洒。 2、播苗时间:浙南地区1月~3月,这北北3月~5月,避开雨天。滩涂养殖方式宜选择在涨潮前放苗。 3、播苗密度:规格为8000 颗/千克~20000 颗/千克的苗种,以100 颗~150 颗/平方米为宜。 4、播苗方法:将苗种均匀撒播于涂面,三、养殖 ……

……